自苹果手机公布5S新品,“土豪金”成了流行语,在网络上爆出不少的“土豪金”经典作品,让这股“土豪金”风一下子席卷了大江南北,近期这股土豪金风更是从通讯行业蔓延到了金银币市场那么现在金银币市场的“土豪金”级别的藏品又有哪些呢?被冠上“土豪金”称号的它们现在价值又是如何呢?下面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它们的近况!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不久前落下帷幕,其间举办的精品拍卖会也已落槌。但是拍卖结果却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甚至不少的收藏爱好者都纷纷感叹世道不好! “土豪金”豪不起,拍价很坑爹 据中国金币总公司前日公布的数据,备受瞩目的重头戏之一——原本有望冲击千万元大关的2013中国癸巳(蛇)年10公斤纪念金币,最终却以498万元的起拍价落槌;而另一件“土豪金巨无霸”拍品——2011中国辛卯(兔)年10公斤纪念金币也仅以高出起拍价60万元的460万元成交,总成交率仅为64.95%。 据了解,本次拍卖会共上拍标的562件,其中成交365件,成交率64.95%,总成交金额2439.9419元(含佣金),较2012年拍卖会增加了近1000万元。 自苹果手机公布5S新品,“土豪金”成了流行语,从通讯行业蔓延到了金银币市场。 而2014年马年金银币由是央行发行最大的一块,即面值10万元、含纯金10公斤的纪念币马上被人们冠上了“土豪金”的大名。 发行量仅18枚,规格高达10公斤,“土豪金”当仁不让地成为老精稀金银币的典型代表。加上每年的钱币拍卖会成为市场风向标,它的成交往往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以往,“土豪金”的历史表现的确没有让人失望。2011年,在钱币市场火爆之时,2008年中国戊子年纪念币拍出千万元天价。相比之下,此次以460万元成交的2011中国辛卯(兔)年10公斤纪念金币、498万元成交的2013中国癸巳(蛇)年10公斤纪念币,都有些相形见绌,因为成交价正是起拍价。 金价虽几度沉浮 钱币市场仍疲软 值得一提的是,黄金价格的走低,似乎只是“压倒”钱币拍卖的其中一棵稻草。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按2011年每克350元左右的金价,2008年中国戊子年纪念币10公斤黄金的材料价应为350万元左右,与成交价相比,溢价部分650万元,相当于翻了近两倍;而此次以460万元成交的2011中国辛卯(兔)年10公斤纪念金币,按当时每克257元左右的金价,材料价约为257万元,溢价部分约为203万元,翻了不到一倍。市场风向的转变由此可见一斑。 钱币市场的疲软,令很多新品上市后未能取得预期效果。除了题材原因外,市场的持续调整,金银币投资者缺乏赚钱效应,观望气息渐浓或许更关键。今年以来,黄金熊市的言论不绝于耳,国际金价几度沉浮几乎耗干了投资者的耐性。经济的不景气,加上中央多项禁令,礼品馈赠市场需求萎缩,让金银币市场更是雪上加霜。这种市场风气由下至上影响到金银币拍卖市场价格的走势,不难理解。 好题材未成“龙头”投资者观望为主 小编了解到,2000年十公斤千禧年纪念金币全国仅20枚,当时有金店拿到的价格是120万元,三年后以180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而在2011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上,十公斤千禧年纪念金币经过22轮激烈竞价,最终以770.5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而在同年11月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精品拍卖会上,一枚重达十公斤的2008中国戊子年纪念金币,最终拍出1000万元人民币,创出金币拍卖的天价。 按当时每克350元左右的金价,10公斤黄金的材料价应为350万元左右,与成交价相比,溢价部分650万元,相当于翻了近两倍多;而此次以460万元成交的2011中国辛卯(兔)年10公斤纪念金币,按每克257元左右的金价,材料价约为257万元,溢价部分约为203万元,只翻了不到一倍。 有广州商家表示,生肖金银币历来都是市场主流,大重量金币的发行量每年只有18枚,如果连这样好的题材和概念都无法成为“龙头”的话,那说明币市近期仍无法走出低迷,“我们虽没有前往北京举牌,但也一直在关注相关动态,原以为这两枚证书号均为‘1号’重量级拍品有望创造历史、突破千万元的高价,从结果看来所谓的市场亮点还是被持续下滑的国际金价所湮没。”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国际金价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市场仍处于低迷之中,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 收藏行家:传统题材小规格金银币地位稳固 在北京钱博会期间,“2012年度最受群众喜爱的金银币”评选结果揭晓。 据统计,“中国京剧脸谱彩色金银纪念币(第3组)1/4盎司彩色圆形金质纪念币”和“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银纪念币2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高票当选。 金银币收藏行家严先生分析称,这说明传统题材的小规格金银币群众基础依然非常稳固。“市场低迷时大东西肯定更受影响,小而精的币种即使价格有一定波动。” 而对于市场中的“炒新”情况,金银币收藏行家严先生认为除了整体行情不稳外,炒作资金多采用期货操作手法也使得暴涨暴跌更常见。 金银币收藏行家严先生还建议投资和收藏人群:“买自己喜欢的、有特点的、发行量较小的币种,坚持长线投资策略。而对于那些上市不久的新品和次新品,不要盲目追高,如果市场价远高于官方公布的初始发售价的更要谨慎,最好等到各渠道供货量充足,有了一定沉淀后再作打算。” |
底部导航 | |||||||||||
第一版人民币 | 第二版人民币 | 第三版人民币 | 秦朝先秦钱币 | 错币成交价格 | 错版人民币 | 清朝钱币 | 明朝钱币 | 元代钱币 | 金代钱币 | 北宋钱币 | 隋朝钱币 |
第四版人民币 | 第五版人民币 | 错币交易平台 | 五代十国钱币 | 纪念币收藏网 | 金银币收藏 | 钱币商城 | 西夏钱币 | 辽代钱币 | 南宋钱币 | 唐朝钱币 | 汉朝钱币 |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3-12-5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