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书法中的七大书体浅谈

2013-11-10 14:56| 发布者: 人民币收藏| 查看: 4520| 评论: 0

摘要:   书法是以中国的毛笔为工具书写汉字的艺术,包含着汉字的书写规律和方法。它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就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书体。  书法与通常实用性的写字有一定的区别,一个基本表现就是书体上的变化。中 ...

  书法是以中国的毛笔为工具书写汉字的艺术,包含着汉字的书写规律和方法。它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就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书体。

  书法与通常实用性的写字有一定的区别,一个基本表现就是书体上的变化。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创始以来,书体不断演变革新,总的趋势是由简变繁,又从繁入简,但从书法技艺来说,变化却越来越多,风格更趋多样,汇成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宝藏。主要书体,大致可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

  甲骨文——甲骨文亦称契文、卜辞,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镌刻、书写于龟甲、兽骨之上,故名。殷商时,常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及与占卜有关的纪事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被发现。光绪三十年,孙治让首先考释甲骨文,着成《契文举例》。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并有大批形声字,但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定型。甲骨文书法作品不多,多为近人所作,但若出自金石学大师之手,收藏价值也不低。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作为一种字体,在汉武帝时被发现。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了板滞,变化更加丰富。金文基本上属于篆体,所以被归到大篆里面。现今书法收藏中,鲜有用金文书写的作品。

  篆书——小篆是秦始皇时代的标准字体,特点是曲线圆定,笔画匀称,有“玉着”之誉。传说其为秦丞相李斯所创,是从大篆省改而来。和大篆相比,小篆书写起来更加简便,字体长方,每个字大小基本一样,整齐而美观。小篆流行的时间仅仅限于秦代,秦后式微。唐代李阳冰的玉着篆非常秀雅;清代金石学发达,钱站、吴大微、翁同龢的篆书都不错;近现代的吴昌硕、罗振玉都是个中高人。

  隶书——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据说是秦狱吏程邀所创。隶书又分“秦隶”与“汉隶”。“秦隶”结体浑圆,与篆书相近,多用方笔,又和之为“古隶”。“汉隶”,世人又称为“八分”体,变圆曲为方直,结体宽扁,逆笔突进,波碟呈露,此种字体,因演变成于汉,故称为“汉隶”。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于东汉后期。在汉代,隶书是标准书体。东汉时期,刻碑成风,隶书变得更为洗练,达到极致境地。在楷书未通行前,隶书一度是主要使用的字体。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如《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唐代以后,隶书中衰,直至清代。清代涌现出了大量水平很高的隶书书家,其中以邓石如、伊秉缓最为突出,赵之谦的隶书也不错。现当代以刘炳森的隶书影响较大。

  草书——草书是人们为了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草之本意,在古时含有草率、急就、草创、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相传是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得名解释颇多,一般多主用于章奏而名。其从隶书简化而来,亦称隶草。后汉张芝完成今草之变。习惯上,我们把今草直接称为草书。至唐张旭、怀素,为大草、狂草一派,体势连绵,笔意放纵,字形变化繁多,气势博大。普遍认为,晋代的二王是草书的集大成者,其中王献之的草书以《中秋帖》为代表。隋唐时期智永、虞世南、孙过庭、颜真卿,为一代楷模,尤其是孙过庭的《书谱》书论双绝。明代祝允明和文微明的草书,尤为当世所重。清代的草书代表为王铎、傅山。近现代的名家有于右任和林散之。

  楷书——楷书是省改汉隶波,增加钩而成的字体,形体文正,笔画平直,可为楷模,故名。魏晋南北朝时即已形成,有方整雄峻或疏朗雅逸等风格。至唐,书家辈出,既取法魏晋,追迹钟王,又多创新,字体结构精求形貌,各自成家,如欧阳询笔画劲健,结体谨严;褚遂良运笔曲折灵动,字形流丽;虞世南结体平稳,意态谦和;颜真卿浑厚自然,如端庄宽博的正人君子。

  继颜真卿之后,成就较大、对后世影响较深的应属柳公权。他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柳体”,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有一件事让柳公权名扬千古,这就是“笔谏”。唐穆宗是个昏君,却也附庸风雅,有一天向柳公权询问笔法。柳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话既说明了思想修养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显然含有讽谏之意,因此被后世传为“笔谏”。

  继唐以后的五代、宋、辽、金,虽善书者不乏其人,但终不如唐人。在宋代书坛上,名噪一时的苏、黄、米、蔡在楷书方面只是承袭前代,了无新意。元朝是书法的复古时代,成就最大者应首推赵孟频。他的书法笼罩了元朝书坛,甚至在明清之间,就连书肆刻书,也多用赵体,足见赵孟频书法对后世影响之深远。明朝几乎没有冲破赵孟频的藩篱。善于楷法者,有文徵明、祝允明等。文徵明的小楷尤为世人所重,功力深厚,严谨朴实,稳健秀丽。但是,他的书法中缺乏变化。清代楷书卓有成绩者,应推清代晚期的赵之谦。他的楷书笔力浑厚,结体安稳。翁方纲的楷书也不错。现当代以楷书着称的书家不多,沈尹默成就比较大。

  行书是继草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体。书时规定写法,楷法多于草法,谓“行楷,’;草法多于楷法,谓“行草”。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比楷书流动、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魏晋时逐渐形成,东晋大盛,二王是代表。唐时,李北海突破较大。宋代,行书出现了新的面目,崇尚旨趣。元朝,行书首推赵子昂。明代文微明和董其昌,都是行书名家。清代的行书以傅山、王铎、郑板桥、何绍基等为代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由人民币收藏网提供ar6.cn,您可以按ctrl+D添加到收藏夹,方便下次查询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底部导航
第一版人民币 第二版人民币 第三版人民币 秦朝先秦钱币 错币成交价格 错版人民币 清朝钱币 明朝钱币 元代钱币 金代钱币 北宋钱币 隋朝钱币
第四版人民币 第五版人民币 错币交易平台 五代十国钱币 纪念币收藏网 金银币收藏 钱币商城 西夏钱币 辽代钱币 南宋钱币 唐朝钱币 汉朝钱币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4-7-1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