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是清代由中国传统工艺与法国画珐琅技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彩瓷。它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是在瓷胎之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因此被称为“瓷胎画珐琅”。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它的创烧与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有着密切的关系。康熙时期,清政府收复台湾,废除海禁,这种画珐琅技法便随着法国商人与传教士的大量涌入而传入我国,并且得到了康熙帝的喜爱。于是,康熙下旨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生产珐琅器。后来,珐琅作的工匠们尝试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乾隆时更为盛行。之后,逐渐销声匿迹。 珐琅彩的制作,首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紊胎,在烧好的素胎中,选精华部分送到清宫珐琅作;再由宫廷画师加彩后,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颜色众多,有月白、白、黄、绿、浅蓝、松黄、浅亮绿、黑等色,色彩控制准确,画面有立体感,工巧精细,富丽华。清康熙,多在素胎上以黄、绿、红、豆绿、绛紫等色作地(底色),用双勾法仿铜胎珐琅形式描绘花纹,釉料较厚,凸出于表面。雍正时,珐琅彩最为精美,绘制分工严密,有专门设计画稿的,有专门绘瓷的,并吸收国画和陶瓷彩绘技法结合书法、题诗及印章,描绘细徽,如用洋红洗染的牡丹花有浓淡变化,鸟羽有工笔丝毛染色的效果,比粉彩更加娇艳丰富,尤其难得的是此时期的水墨珐琅瓷,墨色浓淡有致,画意高雅,配以诗句、印章,俨若一幅中国画。乾隆时,珐琅彩极为盛行,造型奇巧,纹饰绚丽,色彩缤纷。多仿西洋油画作画,画面人物题材增多。 |
底部导航 | |||||||||||
第一版人民币 | 第二版人民币 | 第三版人民币 | 秦朝先秦钱币 | 错币成交价格 | 错版人民币 | 清朝钱币 | 明朝钱币 | 元代钱币 | 金代钱币 | 北宋钱币 | 隋朝钱币 |
第四版人民币 | 第五版人民币 | 错币交易平台 | 五代十国钱币 | 纪念币收藏网 | 金银币收藏 | 钱币商城 | 西夏钱币 | 辽代钱币 | 南宋钱币 | 唐朝钱币 | 汉朝钱币 |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3-11-30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