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33|回复: 0

太平天国铅钱考略 泉海观潮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 08: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人民币收藏 于 2017-10-1 08:47 编辑

笔者收藏了一枚极为罕见的铅质太平天国圣宝小平钱。该钱直径21.8毫米,厚1.1毫米,重3.3克,直读,正面为宋体的“太平天国”,背为横书“圣宝”。其文字秀美、工整严谨,风格与铜钱一致,且质地柔软,自然氧化,颜色灰白,非铜、铁、金、银材质,铅钱无疑。

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领导了金田起义,国号太平天国。太平军纵横大江南北,以排山捣海之势、挟风卷残云之威,征战十八个省,控制的区域达23个府州,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有中国半壁江山 ,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公元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克并定都南京,号称“天京”。洪秀全厘订了太平天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和圣库制度,七月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造钱币“太平天国圣宝”。 不久,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开炉铸造发行钱币。

太平天国钱币正面背面文字多变,正面为“太平天国”背“圣宝”的数量较多;其它正面为“天国”背“通宝”的;或正面为“天国”背“圣宝”的;或正面为“天国圣宝”背“太平”的,等等。面值分小平、当五、当十和当五十,甚至当百,小平钱径1.9厘米,折五钱径2.85厘米,当十径3.8--4.2厘米,当五十径4.8--5. 2厘米,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少量隐起文,国字方框内为“王”字,国字从“口”,从“王”,以示王者之国,品种多达二、三百个品种。

太平天国钱币除铜钱为主体以外,还有少量的金、银钱和铅钱、铁钱。金、银钱非普通流通货币,并不参与流通交换。仅是作为纪念币、或作为赏赐奖励有功将士。金、银币这种用途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其作用莫过于此。而铅钱的铸造发行,未见可靠资料依据。许多资料典籍,如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千家驹、郭彦岗的《中国历代货币史纲要》均未能提及。而学者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认为:太平天国钱币“有金币、银币、铜钱、铁钱和铅钱”,“太平天国所铸的铁钱和铅钱都极少见”,“铅钱现存当一、当十两种。当十铅钱面镌‘天国’幕‘圣宝’,当一铅钱面镌‘太平天国’幕‘圣宝’”。 笔者认同魏建猷先生的观点。

其理由:首先,太平天国各地军队有自行铸钱行为,这为铅钱的铸行成为可能。彭信威分析太平天国货币时指出:“由于行军的关系,或由于其它原因,在太平天国的范围内,货币制度并不是统一的,各地将领似乎自行铸钱的事,他们可能得到天京的核准,可是钱币的文字和制作不一律的,甚至钱的等级,各地也不一定相同。”太平军作战的军费,天京的圣库是无力保障的,这一点从太平天国天京铸钱数量和当时战争环境、运输条件推测,都是力所不及的。太平军势力分散在十多个省,态势与清军犬牙交错,担负一面对敌作战,一面就地就近筹集军费的双重任务。因此,各地太平军铸行钱币是当时的战争环境决定的。

其次,太平天国铸铅钱,这在太平天国文献资料缺少记载,有可能非“天京”之本意,是部分驻军应急所为。太平天国存在的十四年,一直是处在残酷的战争环境, 战事十分频繁,军费开支浩大。特别是到了后期,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清王朝经费都十分困难。清政府暴发空前的经济危机,出现了咸丰大钱、铅钱。军事对持的太平军在得不到圣库的支持下,为摆脱困境,或毁咸丰铅钱,或毁铅器,铸造铅钱以资军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通过铸行铅钱,以临时补充铜钱短缺。这是一种非常迫不得已、又无可奈何的应急手段。

至于太平军铸行铅钱具体情况,我们现在无法弄清。由于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王朝的镇压清剿和销毁,没有留下文献资料,而铅钱实物又十分缺少、匮乏,这些影响了对太平天国铅钱的深入研究,使得这个课题处在钱币研究收藏的边缘,其中的问题或隐或现,雾里看花。因此,真正弄清太平天国铅钱,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挖掘和研究,有还待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在我国悠久宏大深邃的货币文化中,铅钱是非主流的。铅,由于天生的质地柔软,不耐磨,不抗压,易氧化,难保存等弱点,不是天然的币材。因此,铅钱它远远比不上金币、银币,在人们心里中那样高贵耀眼、光彩灿烂,也没有铜钱那样在人们的商品交换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不可替代的作用。既不为历代统治者阶层看好,也不被人们喜爱,一直处在不显山、不露水的“鸡胁”地位。

直至今天,铅钱与铁钱一样,仍然不为钱币研究者和收藏者的关注和重视。尽管如此,铅钱它毕竟在货币史的长河中,有过“雪泥鸿爪”,仍然值得我们去追踪和探索。许多泉谱均未收录太平天宝铅钱,只是国家文物局编撰的《中国古钱谱》仅收录一枚 “天国圣宝” 当十铅钱图录。而小平钱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笔者查找资料,仅见《安微钱币》2009年第二期刊载一枚“太平天国圣宝”小平铅钱。该钱直径23毫米,厚1.2毫米,重4.2克。与我这枚铅钱相映成对,互为衬托,实在难得。今推敲考证,并撰文记之,以补泉谱之缺。

此文在《安徽钱币》2012年第二期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底部导航
第一版人民币 第二版人民币 第三版人民币 秦朝先秦钱币 错币成交价格 错版人民币 清朝钱币 明朝钱币 元代钱币 金代钱币 北宋钱币 隋朝钱币
第四版人民币 第五版人民币 错币交易平台 五代十国钱币 纪念币收藏网 金银币收藏 钱币商城 西夏钱币 辽代钱币 南宋钱币 唐朝钱币 汉朝钱币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4-5-9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