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秘色瓷的秘密

2013-10-21 10:55| 发布者: 人民币收藏| 查看: 2184| 评论: 0

摘要:   在越窑空前繁荣的晚唐时期,一位孤傲不仕的雅士陆龟蒙有(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甘盛沉滋。共裕中散斗遗杯。”此诗尽情讴歌了越窑青瓷。与此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秘色 ...

  在越窑空前繁荣的晚唐时期,一位孤傲不仕的雅士陆龟蒙有(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甘盛沉滋。共裕中散斗遗杯。”此诗尽情讴歌了越窑青瓷。与此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秘色之谜,到底何为秘色?秘色又究竟代指什么?从北宋开始,文人雅士们对于秘色的争论便从未停歇过。

  北宋时期,世人普遍认为,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谬命令烧造瓷器专供钱氏宫廷使用,并且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也就是说,秘色瓷是供皇帝专门使用的最高等级的瓷器,一般人不能使用,甚至很难见,故而称它为“秘色瓷”。于是,秘色被赋予了秘密之意。然而《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宋真宗曾下诏将宫中瓷器库里的多余瓷器以商品形式估价而卖,以此推测,秘色瓷以此种途径流出宫外的必定不在少数,更有甚者。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澎湖岛发现吴越晚期大量的越瓷精品,说明秘色瓷还被成批地远销海外。如此一来,就没有什么秘密而言了。

秘色瓷

法门寺秘色瓷

  也有部分人认为,秘色瓷之所以称为秘色,跟其使用者是没有关系的,而是源于它的装烧技术。越窑在中唐以前,多采取明火叠烧,瓷器的釉面受烟熏火燎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烟员或沙砾钻附,而且由于窑炉结构与焙烧技术,釉色不是泛黄就是偏灰,很少有纯正的青色,为了克服这一工艺上的缺陷,中唐以后睿智的越窑工匠创造了匣钵,把器物放入匣钵再入窑烧造,这样烧成的瓷器釉面光洁、滋润,釉色纯正,因为瓷器是在一种秘闭的状态中烧成,所以称之为秘色瓷,但是这种观点也不能自圆其说。匣钵装烧技术自中唐发明以来已在很多窑口广泛使用,当时河南巩县窑,安徽寿州窑也用匣钵装烧,那么它们烧造出来的白瓷,黄瓷为什么不叫做秘色瓷呢?

  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了更为离奇的观点,他们认为秘色瓷之称,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秦汉时,皇室贵戚厚葬之物称为秘器,因造作于东园,又称东园秘器。并且,在唐、五代时期的很多墓葬、地窖中又有很多秘色瓷出土,因此,他们得出结论,“秘色瓷”之“秘”源于“东园秘”之“秘”。五代人徐费有诗云:“披翠融青瑞色心,陶成先得贡吾君。”《十国春秋·吴越·文穆王世家》记载吴越国王钱谬在位时曾先后向唐朝廷进贡了“金棱秘色瓷器二百事”,试问谁有如此胆量冒着身首异处的危险年年向皇帝进贡催命的冥器(专门用于丧葬之物)?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到底什么是秘色瓷,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6件越窑青瓷,在纪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账上,这批瓷器明确被记载为“秘色瓷”,这时便有部分学者结合出土器物进行研究,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一秘一字出现得比较晚。而“秘"字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所以"秘"很可能是“秘”的误写或俗写.在古代,"秘"字有希奇之意一秘色,就是神奇的颜色,但最初“秘色”做“碧色”一讲,而“碧”在古代指青绿色的玉,因而,秘色瓷就应该是具有碧玉般颜色的青瓷器。

  总之,对“秘色”含义的认识,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指的是釉色,至于究竟属哪一种色调,还有待于进一步统一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揭开秘色瓷的秘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由人民币收藏网提供ar6.cn,您可以按ctrl+D添加到收藏夹,方便下次查询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底部导航
第一版人民币 第二版人民币 第三版人民币 秦朝先秦钱币 错币成交价格 错版人民币 清朝钱币 明朝钱币 元代钱币 金代钱币 北宋钱币 隋朝钱币
第四版人民币 第五版人民币 错币交易平台 五代十国钱币 纪念币收藏网 金银币收藏 钱币商城 西夏钱币 辽代钱币 南宋钱币 唐朝钱币 汉朝钱币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4-7-27 10: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