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佛从质地来区分,有紫铜佛、黄铜佛、青铜佛、铜胎鎏金佛、铜胎镀金佛等。 鉴定中国古代铜佛,可把握以下特征: 鉴定方法一:历史特征 年代的远近是古代铜佛身价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鉴定铜佛时,首先要断代,确定古佛的“生日”。 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铜佛诞生在北魏年间。北魏铜佛不仅造型端庄、形象生动,而且多系铜胎鎏金,金层较厚。北魏铜佛小型居多,且多方形四脚基座,俗称“板凳佛”。北魏铜佛大部分身后有背光,有的有铭文。 隋唐时期,铜佛像有北魏遗风。 初唐铜佛中,释迦牟尼像的顶部肉脊平无纹,面庞滋润,身上有袈裟,手施结法跌坐在须弥座上。 中唐时期的释迦牟尼像,造型上与初唐略有区别,区别之处主要在“五官”。中唐释迦牟尼像鼻梁增高,口型缩小,面容饱满,唇角微微下斜,大耳朵,闭眼睛,上胸袒露,神情丰富,充分表现出中唐盛世由于社会富裕而追求的雍容大度的审美情势。 晚唐时期的释迦牟尼像,整体造型承袭了中唐风格,但很少有三弯身段,并且身躯略有倾斜,披巾下垂,缺乏对万千世界关爱的圣洁神态。这是因为晚唐的经济、政治发生变化,所以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 明代铜佛中的释迦牟尼像一般为慈眉善目,唇带微笑,袈裟边缘雕刻花瓣纹饰,虽然跌坐,但仍然显出伟岸之气。明代铜佛一般以青铜铸就,很少鎏金,佛顶多为卷发,肉脊圆润,眼角低垂下视,充满“天人合一”的情感。明代铜佛明显地受印度佛像的影响,造型上透露出许多“梵”味。 清代铜佛的特点是“汉、梵”并存,既有中国佛,也有外国佛,造型丰富多彩。 鉴定方法二:工艺特征 北魏和隋唐铜佛均为实心,铜胎厚,手头重。明代初期仍有实心佛,中后期出现空心佛,明末清初出现铜皮佛。 鉴定方法三:锈色 年代久远的铜佛,在含有酸性的空气、水、土中,或在其他条件之下被氧化,失去原有的光泽,增加了锈色。锈色有“水古锈”、“土古锈”、“传世古锈”等区别。根据经验,“铜器入土千年色纯青,如铺翠,翠润欲滴”;“铜器入水千年色纯绿,台瓜皮,莹润似玉。未及千年,虽有绿而不莹”;“传世铜器(未入土、入水),其色紫褐而有朱砂,甚至斑突”。 由于水土不同,铜锈也分绿锈、红锈、蓝锈、黑锈、紫锈等。由于铜质的差异,锈色也各不相同。出土青铜佛大多呈黑褐色,并泛红斑、绿锈,或孔雀蓝锈,俗称“五彩锈”。 传世铜佛多为紫褐色,泛朱砂斑。区别“自然之锈”和“伪作之锈”有多种方法。手抚摸锈色后用鼻子嗅闻,凡有铜腥味的,则是伪作。 用碱水洗刷,伪作之锈即可脱落。 如果碱水洗刷无效,可以改用火烤,伪作之锈在火烤之下即会脱落。 用舌舐洗净的铜佛,有盐卤味的就是伪作。 仔细观察,自然之锈和铜佛两两合一,深浅一致,坚实匀净,呈现莹润自然之美。伪作之锈浮在铜佛表面,绿而不莹,不论何种颜色,都有贼光,行话称“发贼”之器。 鉴定方法四:声响 真古铜佛用手敲击时,声音微细清澈。假古铜佛用手敲击时,声音滞浊嗡浑。 |
底部导航 | |||||||||||
第一版人民币 | 第二版人民币 | 第三版人民币 | 秦朝先秦钱币 | 错币成交价格 | 错版人民币 | 清朝钱币 | 明朝钱币 | 元代钱币 | 金代钱币 | 北宋钱币 | 隋朝钱币 |
第四版人民币 | 第五版人民币 | 错币交易平台 | 五代十国钱币 | 纪念币收藏网 | 金银币收藏 | 钱币商城 | 西夏钱币 | 辽代钱币 | 南宋钱币 | 唐朝钱币 | 汉朝钱币 |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3-12-5 20: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