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铜佛像演变的悠悠千年史

2013-9-18 15:31| 发布者: 人民币收藏| 查看: 2270| 评论: 0

摘要:   铜佛像有青铜、紫铜、黄铜等材料,也有铜鎏盆和铜镀金的。收藏铜佛造像必须紫猩三条标淮:年代、工艺、造型。  铜佛像铸造的方法  陶范法是用泥作范。  翻砂法是以砂或粘士为材质,做成和成品凹凸相反的模 ...

  铜佛像有青铜、紫铜、黄铜等材料,也有铜鎏盆和铜镀金的。收藏铜佛造像必须紫猩三条标淮:年代、工艺、造型。

  铜佛像铸造的方法

  陶范法是用泥作范。

  翻砂法是以砂或粘士为材质,做成和成品凹凸相反的模子,通常由两个以上的模子成,将青铜溶液注入后,去模即成,如头或身光的部分,六朝多用此法。

  失蜡法是蜜、蜡等做成与成品相同的模型,外覆以士,蜡经力口热后流出,其空隙注入青铜合金,拆出内外模即成,此法可制造较复杂的器形。

  隋代是翻砂型逐渐改用失蜡法的转变期,隋代之后多用失蜡法。铸器成型后,外涂金汞相熔的金泥。经过炭烤力口热,使汞蒸发,再挝刷洗、压光等过程,使镀金层坚实地附干器表。初成型的成品表面是粗糙的,需要经过细部修整和打磨等工序,或刻线以表现眼或衣褐等,使造像更加生动。现存石雕或木刻作品,往往尺寸较大,根据文献己载,金铜佛亦不乏六尺以上、人等高的作品。但是因为历经北魏、北周和唐代的三坎灭佛,战乱和经济不景气,造像屡被破坏,铜造像被熔解而再利用,因此早期留下的多为二三十厘米以下的造像。明、清因距今时代较近,寺庙中可见大型造像,但因铜材价值昂贵,故多以木或石为主材料,然后外面涂金;再加上移动不易,国内和欧美少见大尊金铜造像。

  小尊的造像易于随身携带,可作为行旅时的护身符;再者,金铜佛可供于家中佛堂祭祀。但传世作品的附件多半已失落,如分铸的台座、头光、身光或华盖部分,只留下佛像本身部分,更逞论包含主尊和胁侍成组的作品,早已散失成为个别收藏。因此,如果可以复原当时的原形,完整的尊像组高度多可达30厘米以上,再配上装饰精致的配件,想像其安置于供桌上,必然金碧辉煌,气势庄严。

  年代久远的北魏铜佛,由于造型端庄、工艺精湛,早就成了藏界珍宝。隋唐铜佛承继了北魏遗韵,但佛光中掺进了世俗之气。明代铜佛由于“梵汉结合”,结果造像进一步“汉化”,主要特点是佛理中突出了皇权的“尊贵”与“威严”。清代铜佛造型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存世量超过唐宋元明各朝总和,而且不乏精品名作。

  各时代佛像的造像特征

  各时代的佛像都具有独特的造像特征,这也是收藏者用以断代的主要依据。

  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佛像为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常取坐式。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座,尺幅较小。

  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脸长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瘦,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结跏跌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为较矮的须弥座,或为四足方座。有的头顶宝项,有的身后有背光,周围作火焰纹。

  隋唐时期,铜佛像多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外披裂装,宽衣下着百褶裙。座下有双层四足或单层四足高床,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媚形。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额,脸部上胖下尖,身段瘦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有的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璎路,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象背、狮背、捌、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体型纤细硕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极富宋代艺术风格。

  明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领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佛像均披裂装,袒胸,盘坐,掌心一般朝上。莲形或山形座比前代高,底座无锉痕,铭文或刻于座腿前;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

  藏佛与汉佛也不一样,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为藏佛,刺头者皆为汉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由人民币收藏网提供ar6.cn,您可以按ctrl+D添加到收藏夹,方便下次查询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底部导航
第一版人民币 第二版人民币 第三版人民币 秦朝先秦钱币 错币成交价格 错版人民币 清朝钱币 明朝钱币 元代钱币 金代钱币 北宋钱币 隋朝钱币
第四版人民币 第五版人民币 错币交易平台 五代十国钱币 纪念币收藏网 金银币收藏 钱币商城 西夏钱币 辽代钱币 南宋钱币 唐朝钱币 汉朝钱币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4-7-3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