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早期并无造像,也不主张造像,因为当时的佛教徒认为:佛陀是人天之师,因此不能以普通人类的形象来表现佛陀的形体和相貌。在“佛相不可显现”的传统思想影响下,早期佛教艺术品中,当需要表现佛陀的存在时,一般用佛的脚印,或是象征佛的智慧的菩提树(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道,因此佛教把菩提树作为佛的智慧的象征)作为佛的标记,有时候则直接以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间。在一些表现释迦牟尼佛一生(即佛传)的佛教艺术作品中,往往以莲花代表释迦牟尼的诞生,以菩提树代表佛的成道,以法轮代表佛的说法,以佛塔代表释迦牟尼的涅梁(去世)。 佛像的首次出现 佛像的出现,是在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执政时期。阿育王信奉佛教,将佛教奉为国教,还派遣了许多佛教徒向世界各地传播佛法。这一时期,有一些佛教徒们觉得,在表现佛陀一生经历的雕刻或绘画等艺术作品中,仅以空白,或是莲花、菩提树等象征物来表现佛陀本身,已经显得力度不够了。 于是,古印度的佛教徒们吸收了希腊艺术的表现形式,开始了以人的形象来直接表现佛陀的容貌和身体。 佛像在中国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据《高僧传》记载,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有天晚上梦见金人从空中飞来,于是派遣郎中蔡倍、博士弟子蔡景等人,前往天竺(今印度)求佛,蔡惜等人在天竺遇见了名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人应邀先后来到汉地宣讲佛法,住在汉明帝特地在洛阳为他们修建的白马寺,这段故事史称“白马驮经”。从此,佛教开始在内地兴起。 中国最早的造像活动是从东汉中晚期开始,而最早的佛像是从印度、西域等地传入。我国古代的艺术工匠立足于中国传统工艺,兼收并蓄,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造像艺术。东汉末年,下邳相笮融造了一座可容三千人的大佛寺,并“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彩”,一般认为这便是金铜佛造像,其也是中国古代寺庙造像的最早记载。 |
底部导航 | |||||||||||
第一版人民币 | 第二版人民币 | 第三版人民币 | 秦朝先秦钱币 | 错币成交价格 | 错版人民币 | 清朝钱币 | 明朝钱币 | 元代钱币 | 金代钱币 | 北宋钱币 | 隋朝钱币 |
第四版人民币 | 第五版人民币 | 错币交易平台 | 五代十国钱币 | 纪念币收藏网 | 金银币收藏 | 钱币商城 | 西夏钱币 | 辽代钱币 | 南宋钱币 | 唐朝钱币 | 汉朝钱币 |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3-12-5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