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家具研究领域,人们习惯上把宋代与元代的家具风格统称为宋元风格。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元代家具与宋代家具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向来崇尚豪放无羁的生活方式和繁复华美的视觉感受,这些与宋代迥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观念,势必对宋式家具造成了冲击和改进。笔者认为元代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元代家具 特点一:罗锅帐的成熟与广泛应用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壁画上绘有一张带高高拱起罗锅帐的桌子,形象成熟婉转。这是历史上有关罗锅帐形象的较早记录。 明初山东鲁王朱擅墓出土的四张肴桌上也都装有形象成熟优美的带倭角(木工工艺术语)转角的罗锅帐,这也是元代曾流行大弯高起的罗锅怅的证据。像这种曲折的怅子,在宋辽家具上极难看到。仅在金代承安三年山西孝义墓葬壁雕童床上,见有并列的两只弯弯拱起的构件,形象颇似罗锅帐,但其位置和排列形式却更像床下矮老间的壶门。 另外,在金代晚期山西侯马董明墓砖雕壁画中,弯腿供桌两足间有一弯曲部件,其位置较低,两端雕花,弯转过度,不太像个支撑部件,倒更像一件雕花的装饰。以上二种金代出现的形象,是否可视为是罗锅怅的雏形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元刊《事林广记》的一些插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元人无论在床榻上还是在交椅上单足盘座时随便而舒适的坐姿。为适应人较舒服的使用,改桌子的直帐为罗锅帐,是元朝时人对中国家具舒适性和适用性的一种创造性的贡献。 特点二:展腿式桌与霸王帐的出现 在元人所绘((消夏图》中,有一件像把矮桌腿接一长后而成的高桌。桌腿腋下藏有曲状的结构。其形象极似明代流行的霸王怅。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元人将草原上流行的矮桌接腿后改造成了适于中原定居使用的高桌,同时仍可拆装,便于携带旅行或在炕上盘足使川。有趣的是,清初也曾流行过这种地炕高矮两用、可拆装的展腿式桌子。但后世的许多此类桌子已演变成为一种腿子“一木连做”的款式,失却了昔日可拆装组合的功能,只记录下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 这里用来支撑活接腿的斜怅,势必会发展成为一般桌子上用的霸王帐。因为它比其他任何直帐或弯怅都更巧妙美观,利落方便。 特点三:喜用曲线造型 元代家具喜用曲线造型。多用在腿足部位和牙板部位,使家具整体多呈浑圆曲折之势。如:山西北裕口元墓壁画中的弯腿抽屉桌;元大同冯道真墓壁画中鼓腿膨牙的方桌;元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金母所用宝座圈椅及小供桌等等,都给人以曲线美。 特点四:倭角线形的大量应用 倭角线在宋代家具上就偶有应用。到了元代,则因喜欢曲折线形的元人大加发挥而盛行。尤其是用倭角线形组成的各种开光图案,不但大量在元瓷上应用,同时也广泛的用在家具的各个部位。 在古元大都附近的现京东地区,常见到有元代风格的倭角罗锅帐桌子和倭角开光装饰的柜子,似应视为元代遗风。 特点五:云头转珠图案的盛行 该种图案最早见于辽代佛座,入元后则盛行一时,随处可见。如北海元代铁影壁座底足、元代版画《圆悟禅师语录》座具及脚踏、山西兴化寺元代壁画《七佛图》佛座壶门及豫园元代铁狮座四足上等等不胜枚举。 千百年来,草原上的民族向终日所对的千变万化的蓝天白云倾注了无限的情思,历代人细心的观察和浪漫的想象,创造出繁多的云头图案。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蒙族这样对云朵如此极具情感。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蒙古包、蒙古刀、蒙古靴等草原用具上得到印证。 特点六:较大的形体尺度 据观察,凡是具有较明显的元代风格的传世家具,其体量往往较大,多具有雄健豪迈的夸张之式。因为不同地域的人群各自有着不同的体量尺度感,曾经在草原上极目千里的民族,尺度感当然要比关内生活在庭院里的人们大得多。同时,还有强盛民族扩张心理的支撑,这就使得具有元代风格的家具均有较厚重饱满的形体,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在元大都宏大的规模和元青花瓷器厚大的胎体上得到印象。 特点七:雄丽的雕刻风格 元代风格家具上的雕刻,往往构图丰满,形象生动,刀法有力。常用厚料做成高浮雕动物花卉嵌于框架之中,给人以凸凹起伏的动感和力。 |
底部导航 | |||||||||||
第一版人民币 | 第二版人民币 | 第三版人民币 | 秦朝先秦钱币 | 错币成交价格 | 错版人民币 | 清朝钱币 | 明朝钱币 | 元代钱币 | 金代钱币 | 北宋钱币 | 隋朝钱币 |
第四版人民币 | 第五版人民币 | 错币交易平台 | 五代十国钱币 | 纪念币收藏网 | 金银币收藏 | 钱币商城 | 西夏钱币 | 辽代钱币 | 南宋钱币 | 唐朝钱币 | 汉朝钱币 |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3-11-30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