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铜九补。”铜器在地下埋藏时山于墓穴塌陷、地层变化,有些被挤压、被撞击;也有可能在流传过程中发生破坏;另外,山于保存过程中的一些意外,铜器被损坏,因此就击要进行修复。 文物修复不同于修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除文物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另一个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使其恢复藏品本来面貌。这实际上是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因为中国人喜欢完美,你看博物馆里展出的青铜器都是完好无损的,而不可能是破破烂烂的,其实那都是经过修复过的。而外国人喜欢真实,国际上文物保护的通用标准是保持文物的原貌。比如这个东西碎了,就原样保持,50年甚至500年以后都是这个样子,而不是把它修补得天衣无缝,叫人看不出来。 整体形象已不佳—整形 当接触一件破碎青铜器时,修复的第一步就是整形,通过锤打法、模压法、工具整形法、加热整形法等方法使器物恢复原来的外形。比如有的铜器在出土时就碎了,这就需要利用加热整形法。一般来讲,铜加热到240℃时就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千万不要用火烤,因为火一烤铜就变色了。必须用烘干机逐渐加温到240℃左右,然后戴上石棉手套用两个钳子一点点地加压,即加热一点整回来一点,大约用一个多星期慢慢就可以整直了。 有的铜圆盆被砸瘪了,就只有用锯解法了,即拿小锯子来锯。外面有花纹的地方不能动,只能锯没有花纹的那面,把它锯成很多小条,然后一点一点地拼起来,这件东西就恢复原状了。所以说这就是中国的修复方法一一讲究外形的原样和美观,实际上也是融合了古玩商那种宝贝、值钱的心态。 缺胳膊少腿咋办—补配、焊接、胶粘 出土铜器的腐蚀情况往往很严重,有的儿乎已经完全矿化,结果往往形成许多片块,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腐蚀成微粒和粉末了。因此,即使有这样的碎片,也已经无法再粘接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进行补配。一方面是因为要防止文物上的各个碎片继续破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补成整体的形状,才能使整个文物结实稳固。另一方面还有美观上的原因需要补配:博物馆的参观者,还有考古专家都应能够看到古代人使用那件铜器时的原貌,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和感受到该铜器的鉴赏性,用途及其意义所在。 青铜器焊接是青铜器修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修复破碎青铜器、复原器形的较理想的一种方法。由于青铜器的年代、种类、性质、残破和腐蚀情况不同,焊接的难易也不同,所以在焊接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 古时候的修复工匠常用白艾、漆片(虫胶)汁粘接器物。白岌是一种中药,将白岌捣成末,用蛋清调成糊状,涂到破损处粘接,以线捆紧,在火上烘干后即粘接牢固。漆片汁粘接是近代修复中采用的方法,用500克的酒精浸泡200克漆片,调配后可粘接器物。另外古T有用愉皮捣出的汁粘接器物的方法。现代文物修复,多采用化学钻合剂粘接.使用时更加方便。 铜器表面去锈及化学保护 铜器也有“面子”问题,行话叫“品相”。收藏者必须注意两点:一个是去除“有害锈”,二是保住“无害锈”。 绝大多数铜锈不仅没有破坏古代艺术作品,反而更增添了青铜器的艺术效果。锈层一般并未改变青铜器物的形态,而且铜锈的性质也较稳定,不致使器物破坏。所以这类腐蚀层应保留。但鉴于大多数出土青铜器基本上都是有土及锈包着,如要露出底色、花纹、图案、铭文,就必须除锈。但除锈又不能损伤铜器本胎,并要保留好的锈色。 与基本除锈不同的是“粉状锈”的去除,青铜器锈蚀机理中主要是氯离子的存在对青铜器的锈蚀影响最大,产生的“粉状锈”是使青铜器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要保护好青铜器,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氯离子,怎样将氯离子从器物里层移出来加以除去,或者是把氯离子封闭、稳定在器物的内部,使之与氧气和水分隔绝,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去除多余铜锈及“粉状锈”方法很多,比如“倍半碳酸钠浸泡法”、“局部电蚀法”、“H202与BTA混合液涂抹法”、“鳌合剂法”、“辉光放电法”、“激光去除法”、“置换法”,以及“氧化银局部封闭法”、“缓蚀剂封护法”、"ACN 1复合配方溶液浸泡法”等等。经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清除青铜器上的氯化物和防止其进一步对器物的侵蚀。比如,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分别使用“00型鳌合剂”、"SN型赘合剂”及“EDTA氨经赘合剂”成功地去除了陕西宝鸡出土的唐代囊金铜天王像表面泥锈结合的有害物质,防止氯化物对青铜基体的进一步侵蚀。 另外,采用何种方法除了要视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而定,还有一条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器物的原貌,特别不能伤害器物的铭文、花纹和古斑。 以上这些方法读者可以适当了解,但铜器有害锈的去除必须由博物馆或文物修复单位的专业人员来做,比如全国各大博物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等文博单位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 |
底部导航 | |||||||||||
第一版人民币 | 第二版人民币 | 第三版人民币 | 秦朝先秦钱币 | 错币成交价格 | 错版人民币 | 清朝钱币 | 明朝钱币 | 元代钱币 | 金代钱币 | 北宋钱币 | 隋朝钱币 |
第四版人民币 | 第五版人民币 | 错币交易平台 | 五代十国钱币 | 纪念币收藏网 | 金银币收藏 | 钱币商城 | 西夏钱币 | 辽代钱币 | 南宋钱币 | 唐朝钱币 | 汉朝钱币 |
手机版|小黑屋|现代钱币收藏网 ( 冀ICP备2023036336号-1 )
GMT+8, 2024-9-10 05: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Discuz! Team.